首页 > 游戏攻略 >

旋齿鲨 旋齿鲨的天敌是什么

发布时间:0781-11-26 17:33:00来源:网络转载

1、旋齿鲨作为远古鲨鱼的一种,实际上外形和大部分普通鲨鱼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它的嘴巴却具有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下颚部分向内翻,整体看起来就像下面的嘴巴是卷曲的,呈现出一种向内卷曲的剪刀状,因此它也被称为剪齿鲨,搭配上三角形的锋利牙齿,它的嘴巴看起来就非常的**了,就像锉刀一般。

2、旋齿鲨和大白鲨一样,体型都是一样的庞大,*大的个体甚至能达到15米长,它们的牙齿也是不断更换增长的,旧的牙齿会被新的牙齿推出,所以旋齿鲨的牙齿无时无刻都是锋利的,但是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旋齿鲨到底是怎么吞噬猎物的,但是可以得知的是旋齿鲨就是当时的**掠食者之一。

3、旋齿鲨是一种早已绝迹的古老软骨鱼类,通过化石的埋藏层位研究得知,旋齿鲨生存于二叠纪至三叠纪(距今约二亿至三亿年前)的海洋中。旋齿鲨**次被发现是在1899年的乌拉尔山上,当时是一位叫作卡尔宾斯基的鲨鱼化石专家发现的。旋齿鲨将下颌旋转起来,是为了模仿一种叫作菊石的古贝壳类动物,以达到**和捕获猎物的目的。

1、旋齿鲨,Helico源自希腊语“螺旋状”,Prion则源自“锯”,组合起来意即“螺旋锯”。这用来指它的牙齿,这些牙齿从大到小,内卷成环状螺旋形齿,犹如铣刀般,*富切削感,看上去令人不寒而栗。

2、而问题也就出在这些牙齿上,打自发现那年起,旋齿到底于鲨鱼的哪个位置的争论便持续迄今。因为无论是现生的鲨鱼,还是其它脊椎动物,都没有任何一个种类发现长有这种旋齿。

3、迄今为止,对于旋齿鲨的研究已有百年之久,相关的论文发表了二百多篇。由于螺旋齿的内部构造和现代鲨鱼牙齿相似,古鱼类学家将其划分为鲨鱼类,是一种早已绝迹的古老软骨鱼类。

4、本世纪前,古鱼类学家共描述了11个属,约30余个种,通过化石的埋藏层位研究得知,旋齿鲨生存于二叠纪至三叠纪(距今约二亿至三亿年前)的海洋中。旋齿鲨*大15米。

1.大小不同。旋齿鲨*长15米,巨齿鲨*20.8米

2.外形不同,*大不同是牙齿不同。旋齿鲨的牙齿从大到小,内卷成环状螺旋形齿,犹如铣刀般,*富切削感。

巨齿鲨的牙齿普遍超过18,超过20厘米的牙齿并不罕见。巨齿鲨牙齿两侧有纹理清晰的锯齿边构造,像双刃牛排刀一样锋利。这样的巨齿共6排,每排46颗,总计276颗,密集地分布在巨齿鲨的血盆大口里。

邓氏鱼是一种活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的古生物,身体长约8至10米,重量可达4吨,其主要食粮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主要猎物是没有硬骨的鱼类及有硬壳保护的无脊椎动物,例如直角石和那时候的鲨鱼,是当时地球海洋里面的**掠食物动物。

旋齿鲨是已灭绝的十大鲨鱼中,造型*为怪异的一个。非常古老的鲨鱼种,生活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大约在2.5亿年前灭绝。旋齿鲨*大个体体长超过15米,是那个时代毋庸置疑的**掠食者,下巴旁拥有巨大的旋齿,可以切割龟壳以及抵御其他天敌的威胁。当然除了其**的外表,旋齿鲨的战斗力未必超过丘布特拟噬人鲨。

编辑词条旋齿鲨旋齿鲨 Helicoprion在形形**的古生物世界里,有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动物,它的名字叫旋齿鲨。多年来,人们所能见到的只是它奇妙的、螺旋排列的牙齿(古生物学称之为“螺旋齿”),真正完整的骨架目前还没有发现,因此,它的“神秘”引起了很多古生物专家及古生物爱好者的关注。旋齿鲨的学名Helicoprion。“Helico”一词在希腊语中是“螺旋形的”或“环状的”的意思,“prion”是“锯子”的意思,“Helicoprion”的组合意思是“环状的锯子”。可见,这个学名对螺旋齿的外观做了形象的比喻。迄今为止,对于旋齿鲨的研究已有百年之久,相关的论文发表了二百多篇。由于螺旋齿的内部构造和现代鲨鱼牙齿相似,古鱼类学家将其划分为鲨鱼类,是一种早已绝迹的古老软骨鱼类。本世纪前,古鱼类学家共描述了11个属,约30余个种,通过化石的埋藏层位研究得知,旋齿鲨生存于二叠纪至三叠纪(距今约二亿至三亿年前)的海洋中。那么,螺旋齿位于鱼体何处?有什么用途?多年来这两个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不少争论。俄罗斯的古生物学家卡尔宾斯基是**位发现旋齿鲨化石的专家,他于1899年在乌拉尔山上采到了一件精美的螺旋齿化石。当时,他很疑惑,不知螺旋齿应该长在鱼体的哪个部位———在上颌?在下颌?上下颌都有?还是在尾部?在背鳍?或是背部中央?一年以后,美国古生物学家伊斯特曼就螺旋齿的来源和位置提出了两个主要推测:一、螺旋齿来源于鲨鱼或鳐鱼的颌骨;二、螺旋齿位于背部中央,背鳍的前部。螺旋齿是做什么用的?1952年俄罗斯古鱼类学家奥勃鱼切夫提出:如果螺旋齿位于下颌,只能妨碍鲨鱼进食,应长在上颌,充当防护装置,好比动物头部的一个减震器。1995年,澳大利亚帕斯市古脊椎动物馆馆长出版了“鱼类的兴起:五亿年的演化”一书,书中有一张假设的插图,描绘旋齿鲨的下颌向下卷曲成螺旋状,上面牙齿密布。想象旋齿鲨可以解开下颌,当作鞭子使用,抽打被捕食的动物,并将猎物钩在凸出的牙齿上。他还认为,旋齿鲨将下颌旋转起来,是为了模仿一种叫做菊石的古贝壳类动物(当时数量很多),以达到**和捕获猎物的目的。关于螺旋齿的生长,美国一位泥盆纪鲨鱼专家曾提出了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螺旋齿的基部在生长过程中紧连在一起,新的和老的牙齿推着向外生长,就象长在肉中的指甲一样,这样可以防止牙齿脱落。另一理论认为螺旋齿的大小与支撑它的颌骨成正比,而且只有鱼体长到足够大时才能出现螺旋齿。其后,随着陆续发现了和颌骨连在一起的标本,才确定了这种螺旋齿是生长在鲨鱼左、右下颌骨或左、右上颌骨联合的地方,使关于螺旋齿位置和用途的争论终于告一段落。 1962年,旋齿鲨化石在中国首次发现于浙江长兴县,我国古鱼类学家将其命名为长兴中国旋齿鲨,是新属新种。1975年春,在海拔4600米的珠峰上又发现了一件珍贵的旋齿鲨化石,其螺旋齿是弧形的,位于三叠纪地层中,命名为中国旋齿鲨珠峰种。鲨鱼是软骨鱼类,他们的骨骼一般不能石化而形成化石,只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软骨出现钙化现象,才使得一些骨骼的形状和构造被保存下来。所以,想见到旋齿鲨的完整结构如同大海捞针一样艰难。幸运的是,珠峰的旋齿鲨标本保存了较好的脑颅眶前部分,因此,专家们推测出了它的大致图象:嘴巴很长,那个漂亮的弧形齿列就长在下颌当中,齿列两旁还长着碾压型的侧齿。从这些侧齿的*质来看,它很可能是吃带硬壳的无脊椎动物为生的,下颌当中的齿列用来切断较大的食物。旋齿鲨直幅图旋齿鲨化石在北美、挪威、俄罗斯、**、格陵兰、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发现,可见,它在海洋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到二叠纪晚期旋齿鲨开始逐渐减少,至三叠纪时就已寥寥无几了。目前,我们对旋齿鲨的了解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秘密还封存在古老的岩石中,等待着专家、学者和古生物爱好者的研究与发现。栉棘鲨旋齿鲨目中一个奇特的绝灭类群,发现于二叠系和三叠系中。此鲨类的牙齿在上下颌左右两块颌骨接合处向下向内卷曲成环圈状,生长方式非常特殊。石炭纪的栉棘鲨被认为是旋齿鲨目的*早代表,它的许多特征与裂口鲨相似,如双接型颌骨、鳍基较宽、牙齿主尖高侧尖低,但栉棘鲨两个背鳍前端有硬棘则不同于裂口鲨,却与中生代的代表弓鲛相同。弓鲛的牙齿和背鳍棘常保存为化石,牙齿有一个主尖和每侧一个或多个侧尖,齿冠低矮较粗钝,且有纵沟;背鳍棘表面有粗糙的脊和沟,脊上有疣突;棘后缘上部和前缘下部有两行齿突。在中生代晚期,现代的鲨类便已繁盛起来,欧洲在白垩纪和第三纪的海相层中发现多种多样的鲨类牙齿化石。我国中生代晚期以来的海相层*少,至今未有现代鲨类的化石发现。

关于旋齿鲨和旋齿鲨的天敌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