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攻略 >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

发布时间:8744-11-25 17:32:53来源:网络转载

三聚净戒【三聚净戒】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悲名怜愍,能拔众生苦故。喜名庆喜,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舍名无憎无爱,常念众生同得无憎无爱故。以此等法,摄诸众生也。

1、“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是佛教的一种戒律,分别为:

2、摄律仪戒:指遵守各种戒律和规矩,不犯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等。

3、摄善法戒:指修行各种善法,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以增长自己的福慧功德。

4、摄众生戒:指以慈悲心去利益众生,如行善事、说法、度化众生等,以增长自己的福德智慧。

1、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

2、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

3、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

4、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

5、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

6、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7、**戒者,尽一日**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8、第二戒者,尽一日**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9、第三戒者,一日**持心如真人,无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0、第四戒者,一日**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1、第五戒者一日**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2、第六戒者,一日**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著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3、第七戒者,一日**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4、第八戒者,一日**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问题一: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指的是什么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2、问题二: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三聚净戒,佛教术语,或说三聚戒、菩萨毗奈耶,是总摄大乘菩萨戒的三种分类内涵,即所谓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3、一切佛门中的修学菩萨道行者皆应**的奉行持守,尽未来际。因为戒的精神及戒相乃是为令众生无漏清净,所以称为净戒。

4、度摄品〉:“菩萨有三聚戒。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初戒以禁防为体。后二戒以勤勇为体。诸菩萨一切时恒守护故。离戒及善趣者。谓不著得戒及不

5、求爱果故。”(CBETA, T31, no. 1604, p. 630, c13-16)

6、问题三: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三聚净戒【三聚净戒】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悲名怜愍,能拔众生苦故。喜名庆喜,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舍名无憎无爱,常念众生同得无憎无爱故。以此等法,摄诸众生也。

7、问题四: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这个名称*初见于陈、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

8、问题五:三聚净戒的三聚净戒简介菩萨戒本没有特殊的戒相,《法华经・安乐行品》所举的不亲近国王、王子、外道、梵志、凶戏、相扑等十项“不亲近处”,可说是大乘菩萨的*初戒相,但尚没有菩萨戒的名称。《涅盘经・师子吼品》开始把戒律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它说:从初发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名为菩萨戒,若观白骨乃至证得阿罗汉果的名为声闻戒。这只是从志愿和行果的浅深而区别声闻戒和菩萨戒而已。又《涅盘经・圣行品》列举“息世讥嫌戒”如不作**轻称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燃明而卧。常食一食未曾再食,不食肉不饮酒。进止常与三衣钵具,其止息床不置二枕。不故往观视军阵,不谄谀邪命自活等达四十四项。关于出家菩萨的制戒比之于《法华经》所说的“不亲近处”是更详细了。这些戒相虽有“害心系缚”,“破坏成功”等**他人的重罪,但大概是轻罪的多,所以名为“息世讥嫌戒”(《涅盘经・圣行品》)。汉译佛经中*初提到三聚净戒的类别并说明其内容的是姚秦竺佛念译的《璎珞经》(具称为《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璎珞经・大众受学品》第七说,一切戒的根本是三受门,即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舍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璎珞经》把摄律仪戒置于三聚的*后,这和《菩萨戒羯磨文》的三聚次第恰恰相反。一般小乘的经律都以二百五十戒或五百戒作为律仪戒,但《璎珞经》并不采取小乘的律仪,而以十波罗夷为大乘的律仪,这是它的特色(《璎珞经・大众受学品》)。其次说三聚净戒的是北凉昙无谶译的《地持经》(具称为《菩萨地持经》,十卷)这是《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的异译,是瑜伽系统的戒法*初传译的作品。《地持经》很具体地说,一切戒有三种: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律仪戒是七众所受的戒,七众就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摄善法戒是菩萨所受的律仪戒,即上修菩提的一切身口意的善法。摄众生戒,略说有十一种。即为众生作饶益事、看病、说法、报恩、救护、劝慰、施与等(《地持经》卷四)。《瑜伽师地论》所说的瑜伽戒品和《地持经》大致相同。又被认为《地持经》异译的《善戒经》(具�AE为《善菩萨戒经》,刘宋求那跋摩译,十卷)也提到了三聚的戒法。《善戒经》说,在家出家所受持的戒名为一切戒。一切戒有三种:一者戒,二者受善法戒,三者为利众生故行戒。**的戒是七众所受的戒即摄律仪戒。一切戒即三聚净戒的异名(《善戒经》卷四)。《璎珞经》、《地持经》之外,汉译《摄大乘论》的三种译本关于“三聚净戒”的名称也有个别的不同。北魏佛陀扇多的译本称为“止戒、摄善法戒、作众生益戒”。梁真谛的译本称为“摄正护戒、摄善法戒、摄众生利益戒”。唐玄奘的译本则称为“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众生戒”。罗什所译的《梵网经》和《璎珞经》、《地持经》并称为大乘戒的三大圣典。它对后世的影响*大。《梵网经》虽没有明确提到三聚,但它说的十重四十八条轻禁的戒法是仿小乘比丘戒条的形式而制定的。这些“十重四十八轻戒”是大乘菩萨戒*具体的戒相。

9、问题六:百度西游3日常问答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梵网戒本受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瑜伽戒本出于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道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后世*戒福慧圆满。

10、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质,相似于八戒(八关斋戒),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菩萨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故菩萨戒之种类可分为二:(一)顿立而可单受之菩萨戒,(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五戒等之后再受的菩萨戒。

11、问题七:佛教三聚净戒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三聚净戒就是:一,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二,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三,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菩萨戒的内容,就是三聚净戒。虽然只有三句,但是却包括了自度度人以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

关于三聚净戒是指什么,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