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攻略 >

明月传世 有关于月亮传世诗句

发布时间:3989-11-26 17:32:57来源:网络转载

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全诗如下:

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5、月亮里白兔捣*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6、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7、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力。

8、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9、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

10、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四方的漫游生活。

1.关于月亮传说的诗句

唐·王维: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王维: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的**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也不对称,北*区隆起,南*区凹陷约400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6、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7、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8、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9、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译文:别梦中隐约来到了谢家,徘徊在小回廊栏杆底下。只有天上春月*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之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据说,服下此*,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

1、月亮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去吧,就去吧,快点去吧拖着未死的尸体,寻找月亮的花香 3、世界上*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的是你.月亮在天上天上你在地上就象你在天涯我在海角 4、我听见月亮的笑在归于黑暗的犹豫中,月亮的鼓励使梦更香。

5、在无涯的夜空里,在浩渺的宇宙中,我的月亮荒凉而渺小。似在诸多的不可能中全诗《月亮升起的地方》月亮升起有雕归巢的声音有鱼儿跃出碧光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好多不知谁的眼睛落于白桦树上眨眨地透出智慧和孤傲夜里却抛给月亮无限柔情也是那晚贴在窗上的那些姥姥剪出的窗花被冰凌花裹着在我的梦中溶化了。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七言绝句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后一行。

2、《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3、乃妲己因爱伯邑考,为所拒绝,故发此言。“照”一作“满”。

4、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5、卷三十六东廊僧怠招魔黑衣盗*生杀

6、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7、“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中国近代及现代文学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数太多了,只不过是稍变了几个字,但本意却是相同的。多见于他人评价及追忆李清照、胡适、老舍等**学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识**也曾经吟此句以为解嘲。在白话文**,戏剧,诗歌,对联之中也都有见引用。多了不说,且举两本大家都*悉的**。

8、《轻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呜呀!我欲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还叫我要把地板扫干净,我好歹命哪……”;

9、《新月格格》作者琼瑶,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10、这两本都是大家常说的言情**,此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大体相同,此话自古有之,席娟和琼瑶二人皆为引用。哪里有更早的出处呢?我在四本古典**中找到了出处。

11、《封神演义》作者陈仲琳,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12、《初刻拍案惊奇》作者凌蒙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13、《国色天香》作者吴敬所,第八卷----贞低首微诵曰:「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14、《***传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15、在网络上还有书籍中,对此语出处,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明凌蒙初拍案惊奇卷卅六〕”。现在看来确实有误,因为《初刻拍案惊奇》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第二年由尚友堂书坊刊行问世。而其它几本明代的**的成书时间一定是早于《初刻拍案惊奇》的,所以凌蒙初一定是引用别人的。在这几部**中,成书较早的是《国色天香》,此乃中国古代十大**中的一部,于明朝万历年间就已被禁。《***传奇》并非是大家所*知的《***》,但是却不无关系。我曾看过名为《血写***》的***,就是根据这部古典**改编而成的。“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个自古广为传颂的名句难道真的原出自古代*书吗?答案是否定的。

16、在当代文人学者研究《封神演义》的作者为谁的考证中,有人顺便提出**的第十九回中引用的这句话是受《宗子相集》(作者宗臣,传世于《四库全书》)的影响,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相比之下与明朝这些**的古典**成书年代相近,他们同时都引用了此句,可见此句在当时的文化阶层乃至整个社会已广泛流传。再有可以确定的是,《封神演义》是改编自元朝建安虞氏刊本《武王伐纣平话》,于是我又在元朝的文献中查找到了出处。

17、《幽闺记》(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出----(末、丑上)指望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个中一段姻缘事,对面相逢总不知。老爷、老夫人,*媒婆、院子叩头。

18、《琵琶记》作者高明,第三十一出----(外怒介)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听啊。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19、比较《幽闺记》和《琵琶记》的作者年代,不难发现《幽闺记》的创作年代明显早于后者。在元曲中找到此话的出处却也不出人意料,而且还是不止一处,可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创作较晚的《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收录于《南词叙录》)改编而成的。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由此诗可以看出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成为民间讲唱文学的流行题材。线索已逐渐清晰,此名句的出处应该早于元朝。

20、我在唐宋诗词中检索过,其中诗句中含有“明月”字样的诗句不下千万首,而含有“沟渠”字样的仅几十首,“明月”和“沟渠”同在一诗中的检索结果就是零。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却有些收获,在《全唐诗》第20卷找到了这样一首诗:

21、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22、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23、这分明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上半句的出处。我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索查找,但是也未找到类似“明月照沟渠”的诗句。由于本人的相关资料有限,而且检索《四库全书》全部资料尚需时日,所以要得到确切的*早出处还有一定难度。不过还有一条较为可信的线索:在赵景深所著《中国**从考》中,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据戴望舒说,他在宋人的笔记中也见过的。*近我看见元代的《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中也有此而语。”赵老认为“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句话只是两句普通的谚语,并非是出自名家名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名句应该至少出于宋朝以前,而创作之人也不曾想到此语会被后世文人无数次地传颂引用,影响远大于绝大多数传世的唐宋诗词。更有可能创作者的名字我们永远也无法考证了,在这一点上我绝无半点失望,在历史长河中,众多的人与事任随“长沟流月去无声”,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应属精品之中的精品,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的。

24、“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为何人所作,在此虽不能给朋友一个圆满的答案,但是我能够借此机会回溯历史,看到唐朝诗人“将心托明月”,而后世宋朝之人却让月亮下了沟渠,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的。

25、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出处小议)

26、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连琼瑶**中都有。并且已经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难考证那个才是原版。

27、但从能够查到的出处,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早。网上有帖子说*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澣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28、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29、《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30、《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31、《***》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3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

3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4、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35、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36、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3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38、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0、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间(李白《关山月》)

4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4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4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4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5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5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2、燕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5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5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杜牧《寄扬州韩绰判*》)

55、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56、晨兴理荒*,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5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5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60、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6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63、今夜(fu这个字没有,鹿加耳朵旁)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64、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词(其一)》)

6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6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68、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69、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7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7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7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7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7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7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苏轼

76、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7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78、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7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李煜

8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81、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江楼有感》赵嘏

8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王昌龄

83、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8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85、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李白

8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寄扬州韩绰判*》杜牧

87、燕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

88、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

89、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徐凝

9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91、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刘禹锡

9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清夜录》俞文豹

9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9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9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舌弟》杜甫

97、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98、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9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00、晨兴理荒*,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10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10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103、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10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105、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十三首》李贺

106、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李白

10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0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冷月无声。《扬州慢》姜夔

109、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杜甫

1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11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1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岳飞

11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李白

1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晴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15、万里浮云卷碧山,晴天中道流孤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李白

116、我欲因之梦吴越,**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李白

117、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居易

1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19、江流宛转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留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20、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2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22、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蒲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2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24、此时相见不相闻愿逐月华照流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125、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26、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遥情满江树

12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128、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明月传世和有关于月亮传世诗句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